
標題

標題
內容
劉虔 | 城與人相依而聚的精神告白 ——《中山傳:偉人故里千年香山》賞讀
更新時間:2021-07-30 來源:廣東作家網
一
春天已過。但春天把她的祝福留了下來。
作家丘樹宏、黃剛連袂書寫的這部長篇城市傳記適時面世,可喜,可賀。
為一座城市立傳,為一方地域寫真,以此鑒古厲今,激蕩未來,功莫大矣。
這或許正是這部傳記的全部意義。
二
為當今世人探訪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偉人故里名城中山,奉獻出心語箴言。
已然責無旁貸。
洋洋灑灑字含情。他們的筆,蘸滿他們思考的心血,在中山之城擁有古今八百余年歷史與現實時空變遷的宏闊里,穿梭悠游,溯源追流,尋勝探幽,廣博奇雜,囊括了亙古人文地理,歲時風土人情,披人世滄桑之變,狀如海浪跌宕起伏,警心張目,別有一番韻致。法國地理學家潘什梅爾有言:“城市既是一個景觀、一片經濟空間、一種人口密度,也是一個生活中心和勞動中心;更具體地說,也可能是一種氣氛、一種特征或者一個靈魂?!标P于城市的本質,真是一語破的。城市,為人而聚,因人而生,本質上是人的精神的結晶與物化,同人的心靈、人的氣質、人的欲望,結成血肉的聯系。城市的容貌,就是人的思想與精神的容貌。城市與人,人與城市,仿佛金幣的兩面,相依而聚,物化并內斂在時空深處,沐雨櫛風,閃耀不衰,煌煌然成就一座城市的永恒記憶。
依偎在珠江左岸,被譽為中華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路東方驛站的中山就是這樣的哦。
這樣的人居之地,千百年來煙火熏陶綿延。
這樣的精神家園,絲弦與劍,不絕繚繞。
更為自豪的是,這片土地養育了近代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子孫中山而更顯高貴。
名城中山,已然成為彪炳史冊的中華戰士的與思想者的家園。
三
時間無情如流水,帶走了光陰,卻也留下了人所創作的最高作品:
深遠的歷史與博大的文化。
念時間之悠悠,空闊而寥落。誰能匹敵?
或許,這人的歷史與文化的創造,才是人對抗時間之劍的唯一法寶。
它隱匿著深刻的智慧,潛藏著水與火的激情,凝結成文化的密碼。
它的河流藏著眼淚,也涌動著不屈的血液,意志與希望。
在中山,這是綿亙八百年,被海潮洗刷海風吹拂積淀在嶺南之南五桂山下的精神奇葩。是一代一代中山人手腦聯動春秋聯袂生死不渝創造的最寶貴最豐厚的財富。
它是有形的,所謂天地有正氣,浩然賦流形,就像根脈盤旋植伏于大地。
那百年不倒的村莊,那榕樹相伴的高樓,道路,園林,商鋪,節日醉龍之舞,夜空煙花之幻,水上飄來的咸水歌謠,舌尖上的美味,年年爆響的博愛嘉年華。那些敵后抗日血灑故土的勇士,紀念昔日英雄壯舉的豐碑,以孫文命名的步行街上流淌的繁華與滄桑。更不用說那些繁星般璀璨先聲奪人的歷代中山籍文人哲人藝人,政治家思想家實業家的業績。在在都是精神的推動,都以創造性的勞動甚至生命,為這片土地留下了人性的溫度,人格的高度,更兼思想的銳氣與深廣。這一切物化了的存在,無不呈現出文而化之的神釆,其真實的力量,那深厚的底蘊,都可以從歷代中山人的內心欲求、理性思考和不懈的求索精神找到答案。因此,它又是無形的,一種內斂著的無形的無懼無畏的精氣神,滲透、生長、扎根,在中山人心中開花結實,成為代代相習相傳的文脈與血脈。如光,如電,如化雨之風。潤澤著中山的土地。鼓蕩起中山的人心。懷抱理想。勤勉。樂觀。依戀鄉土。熱愛生活。為了美好,不負時光,敏于行動,敢為人先。尤其是在早已沖破了禁錮的改革開放的當今年代,當偉人中山先生關于博愛,關于天下為公,關于建國綱要的思想遺訓所凝聚升華的中山文化,同眼下宏偉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藍圖相對接,相重疊,相融匯,其生發的智力與偉力,更是無窮盡的。
為什么中山能夠以小摶大,成為四小虎之一?
為什么中山有那么多的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史上的首創?
一千八百平方公里的歷史偉人的名城的風釆可以作答!
眼前的這部城市傳記可以作答。?
四
這些精神的告白,靈魂的密語,仿佛城市的影子,人的影子。
人和城市的影子,就是時間的影子,大地的影子,八百年中山的影子。
它們是火一樣年年開花的英雄樹,早已定格在中山人的心坎上了。
任憑火一樣的思想深入土地,播種著一個個春天的故事。
而今,中山,我聽見了你的來臨,走在大灣區的風景里,你的腳步堅定。
而我,帶上我全部的愛,也在路上,披著北方風沙的粗礪和雪的白潔,走向了你。
? 我將讀懂你。以虔誠的心。讀懂一個興盛如繁花、堅韌如山崖的你。
那也正是如你一樣興盛,如你一樣堅韌,屬于我們民族多難興邦的新時代??!
??? (劉虔,人民日報社高級記者、大地副刊原主編)